刃针的由来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5-09-16 * 浏览 : 682
“刃针疗法”之一 ――刃针的由来
一说起扎针,大家马上想到细细的毫针,最多也只能想到三棱针、梅花针。其实,古代扎针用的针不止毫针一种,而是有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统称“九针”,后来又发展出更多的针,也都用传统文化中视为多的“九”来概括,也称为“九针”。可见,毫针只不过是九针中的一种而已。
您一定要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的针呢?那是因为,治疗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就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针具,就像家里要有多把长、短、大、小、形状不一的螺丝刀,以拧不同的螺丝一样。如果不能用合适的针具和针法治疗适宜的病人和疾病,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在《灵枢·官针第七》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
古文 |
白话解 |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 |
针刺的要点,在于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官针,不是一种针的名字,而是指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九针的功用,各不相同,各自的长、短、大、小,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如果用法不当,病就不能去除。病在浅表的却针刺过深,就会损伤里面的好肉,发生痈肿;病在深部的却针刺过浅,病邪不能排除,反而会形成大的脓疡;病轻浅却用大针,会使元气外泻而加重病情;疾病深重却用小针,邪气得不到排泄,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了。不正确的用针往往是宜用小针却因误用了大针而泄了正气;应用大针却误用了小针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 |
逐句的白话解如下:
古文 |
白话解 |
凡刺之要 |
针刺的要点 |
官针最妙 |
在于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官针,不是一种针的名字,而是指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 |
九针之宜 |
九针的功用 |
各有所为 |
各不相同 |
长、短、大、小 |
各自的长、短、大、小, |
各有所施也 |
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 |
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
如果用法不当,病就不能去除 |
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 |
病在浅表的却针刺过深,就会损伤里面的好肉,发生痈肿 |
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 |
病在深部的却针刺过浅,病邪不能排除,反而会形成大的脓疡 |
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 |
病轻浅却用大针,会使元气外泻而加重病情 |
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
疾病深重却用小针,邪气得不到排泄,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了 |
失针之宜 |
不正确的用针 |
大者泻 |
往往是宜用小针却因误用了大针而泄了正气 |
小者不移 |
应用大针却误用了小针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 |
既然需要用多种的针具来“因人而宜”、“辨证论治”,那为什么是毫针一统天下呢?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针灸失传论”一文里,针对“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等现状,尖锐地提出针灸失传的十项内容。其中第十项是“古之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
古文 |
白话解 |
“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 |
现在用针的医生,明显有十项失传的内容,而更精髓、微妙的还不在其中。 |
古文 |
白话解 |
“古之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 |
古代的针具有九种,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都是根据疾病的需要而选用,一旦用得不对,病就治不好。现在的医生用针,只是大的用员针,小得用毫针而已,怎么能治疗积久难治的顽症和急重的病呢?这就是失传的第十项内容。 |
可见,恢复使用毫针、员针以外的九种针,已经被提到继承传统的层面,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古“九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和现代病的治疗,那就需要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研发新的针具。
是不是改变了针具的形状和粗、细、大、小就算是新的针具呢?答案显然不是。只有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研发出来有特点、安全、适用的才是新的针具,绝不仅仅是改变形状和大小粗细而已。
刃针,就是一种源于古九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凸显微创理念,并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中医原创针具。以它为主、配合手法和中药外用的“刃针疗法”(也称“刃针微创治疗术”),主要治疗软组织损害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具有安全高效、操作轻柔、创伤极小、微痛不用麻醉,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微创理念,也易于医生掌握和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是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城市社区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中医新疗法。
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刃针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呢?
一.减压作用:减压,包括肌肉、筋膜间隙和关节腔三个部位。
(一)肌肉减压:
中医学认为,当风、寒、湿外邪侵入经络时,就形成“筋结”、“筋索”、“横络”,阻碍气血的正常循行;现代医学也认为,当感受疼痛的游离神经末梢受到伤害性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应肌肉的急剧或持续收缩,就是所说的“保护性肌痉挛”。同时, 当肢体处于静力状态时,持续性肌肉收缩会导致肌肉紧缩,就是所说的“紧张性肌炎”; 生物力学,更给予了深一层次的阐释,当软组织损害时,软组织的内的压力和能量增高,从而导致了“气血不通”或者叫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的慢性疼痛。治疗的关键首先是减压,然后再“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
使用柔细的毫针或圆钝的员针,显然有如“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而使用较粗且带刃的刃针,就能有效地减压,起到“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筋膜间隙减压:
致密的浅筋膜与深筋膜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间隙,各种感觉神经纤维的末梢分布在这个间隙里面,当压力加大时,分布在里面的神经纤维末梢也被动受牵拉或受到挤压,产生各种疼痛及感觉异常。引起压力增高的病理改变主要有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等,在这种压力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痉挛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引发临床症状。刃针能有效地减压,从而解除对皮神经的牵拉或压迫。
(三)关节腔减压:
正常关节腔内都保持一定的压力,当压力过低形成 “负压”时,关节腔外相对高的气体即可进入,此过程中常将关节囊滑膜层的极少部分带入并嵌夹于关节间隙,而形成所谓“滑膜嵌顿”,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与此相反,当外伤或劳损时,关节腔内压力又可过高,导致关节间隙加宽而牵拉关节囊;与此同时,关节腔内过高的压力又挤压关节囊滑膜层而影响感觉神经末梢和交感神经末梢,两种病理改变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刃针减压非常有效。
二.产生经络效应:
经络系统是一个组织联系非常有序的系统,其严密性绝不亚于多米诺骨牌。轻轻针刺一个穴位,就能产生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的巨大能量释放。刃针疗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以轻柔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取得极大的治疗效果。
三.产生神经反射效应:
(一)通过“局部压反射原理”治疗疼痛:
局部压反射原理,又称“安――舒二氏定律”(Arrant Rudolf—School Sego),是指通过一定要求的压力,使造成疼痛的、兴奋的周围神经抑制,继而使病变软组织的高内压降低,高能量释放,痛阈值提高,紧缩的肌肉松驰,从而减轻疼痛,并活跃各组织系统功能,加强损害的修复。刃针切刺可起到产生局部压反射原理治疗疼痛的作用。
(二)通过“神经外周的抑制性汇聚现象”止痛:
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在受压神经根外周附近适度的良性刺激,可产生神经外周的抑制性会聚现象(Inhibitory peripheral convergence),起到抑制止痛的效果。这里的两个关键在于“适度的良性刺激”以及“受压神经根外周附近”。刃针刺入肌肉层内少许、小幅度提插并留针,可取极佳效果。
(三)针刺缩短了的肌带治疗疼痛:
在没有明显的持续性伤害或炎症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持续性疼痛,是周围神经系统存有某些功能失调和(或)病理变化,亦就是神经疾病神经系统有了疾病。
利用不同的能量(电能、机械能、损伤引发的电流)引发患者脊柱神经反射和中枢神经反应,松弛了因疾病而使脊椎分节水平缩短了的肌带,这将有助于病情好转,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康复。刃针在缩短了的肌带处切刺产生的机械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四.产生加强肌肉收缩蛋白组装合成效应:
运用刃针斜刺,可以很好地产生加强肌肉收缩蛋白组装合成效应,起到理想的松弛肌肉效果。
五.产生肌小节紧带松解效应
当刺激过度的肌小结不能自收缩状态中恢复时,就称为“紧带”,导致肌肉紧缩以及产生触发痛。刃针比较容易刺到紧带,可以更好地产生肌小节紧带松解效应。
六.治疗筋膜病变作用:
筋膜损伤的病理包括粘连疤痕,挛缩增厚和紧张高压,出现局部循环障碍、放射性或连续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症状。用钩拉刃针或平刺刃针可最微创地解除病理改变,消除症状。
刃针是什么样子?怎么使用?如何保障安全和有效?咱们下期再跟您慢慢儿聊。
下一条: 刃针微创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