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一:刃针疗法治疗部分内科疾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刃针专栏
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一:刃针疗法治疗部分内科疾患
* 来源 : * 作者 : 董昌武 * 发表时间 : 2013-06-08 * 浏览 : 509
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一:
刃针疗法治疗部分内科疾患
田纪钧
( 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 102200)
 
 
 
   刃针疗法治疗内、外科疾患,原理与针刺相同,总的原则是:阳症多实热,宜刺后拔罐出血或挤出血;阴症多虚寒、宜热针;表症多病在皮内筋肉之间,宜浅刺疾出;里症多病在脏腑经络,宜深刺久留。治疗点的选择,多按辨证分型选穴,俞募穴及主客原络及十五络穴选取等方法。对有必要的病例,术后可辅以药物治疗。
   多选用 0.5mm 刃针,行小幅度提插、纵行摆动、横行摆动、纵行切割或横行切割。
1 常见内、外科疾患辨证分型刃针治疗
1.1 头痛
   外感头痛(包括风寒、风热、风湿),主穴:太阳(浅刺、出血数滴),风寒加风池(浅刺)?
风热加大推(浅刺、拔罐出血),风湿加丰隆(肌层、拔罐出血 ) 。
   内伤头痛( 包括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虚损) ,主穴:四神聪 ( 浅刺、挤出血 ) ,肝阳上亢加合谷(浅刺、挤出血) ,太冲 (浅刺、挤出血) ,痰湿中阻加中脘(浅刺、拔罐 ) ,肾精虚损加肾俞(肌层、拔罐)。
1.2 咳嗽
   外感咳嗽(包括风寒、风热),主穴:肺俞(肌层、拔罐出血),风寒加列缺(浅刺、挤出血,合谷 ( 浅刺、挤出血),风热加大椎(浅刺、拔罐出血。
   内伤咳嗽(包括痰湿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 ) ,主穴:肺俞(肌层、拔罐出血),痰湿加脾俞(肌层、拔罐),丰隆(肌层、拔罐),肝火加阳陵泉(肌层、拔罐),太冲(浅刺、挤出血),阴虚加太溪(浅刺、热针),三阴交(肌层、拔罐) 。
1.3 面瘫
   冈邪外袭,主穴:太阳、下关、阳白、地仓、迎香、颊车(浅刺、挤出血) ,配穴:风池,列缺。气血双亏,主穴:同风邪外袭主穴:配穴:足三里合谷(肌层、热针) 。
1.4 四肢麻木
   风寒入络,主穴:十二井穴或十宣穴(浅刺、挤出血) 配穴: 阿是穴(浅刺、拔罐或热针 )。气血失荣,主穴:同风寒入络,配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气滞血瘀,主穴:同风寒入络,配穴 — 曲池、三阴交、血海(浅刺)。
1.5 中风
中经络:曲泽、委中(斜刺、出血自停)十宣。中脏腑:四神聪、十宣。中风先兆:四神聪。
1.6 上吐下泻
署湿,主穴:曲泽、委中,配穴 — 曲池、丰隆、足三里。食滞,主穴:同暑湿型,配穴:合谷,足三里,内庭(浅刺、挤出血) 。
1.7 痹症
行痹:风池、血海。痛痹:关元(斜刺、肌层、热针)肾俞(肌层、热针)。着痹:中脘(斜刺、肌层、热针) 、丰隆,足三里 (肌层、拔罐)。热痹:大椎(肌层、拔罐出血) 、曲池、合谷 ( 浅刺、挤出血 ) 。顽痹:气海 (斜刺、肌层、热针) 、太溪。
1.8 三叉神经痛
风寒外袭,主穴:太阳 ( 浅刺、挤出血 ) 、颊车、地仓 ( 肌层、热针 ) 、配穴:列缺、合谷。风热,主穴:同风寒外袭,配穴:大椎 ( 肌层、拔罐出血 ) 。脾胃实火,主穴:同风寒外袭,配穴:内庭 ( 肌层、挤出血 ) 。阴虚阳亢,主穴:同风寒外袭,配穴:列缺、照海 ( 肌层、挤出血 ) 。
1.9 胁痛
肝气郁结:支沟(肌层、拔罐),委中(浅刺、拔罐出血)。瘀血停着:支沟(肌层、拔罐出血)、委中(浅刺、拔罐出血)。肝阴不足:丘墟、照海(肌层、热针)。肝胆湿热:丘墟、照海(肌层、挤出血)、委中(浅刺、拔罐出血) 。
消渴病多因思虑过度、情绪不安、过食豪梁厚味、饮酒过度、恣情纵欲致心火偏亢,胃中积热,肾亏耗,封藏失职。临床上可又分上消、和下消。
 
 
上消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食少。治则:清心肺,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口干舌燥,重:加廉泉、承浆。纵行切割,横行切割。廉泉:向舌根斜刺 0.5-0.8 寸。承浆:斜刺 0.3-0.5 寸。
中消主要表现为消谷善饥、形体反瘦、烦热自汗、饮多尿多。治则:补肾平肝,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嘈杂善饥:加中脘、内关。纵行切割,横行切割。
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量多略稠、口干舌燥、头晕、目糊、颧红、虚烦。治则:补肾平肝,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视物模糊加光明。头晕:加上星。阳虚加灸命门。纵行切割,横行切割。
3 哮喘病刃针治疗表
3.1 冷哮 痰饮内阻,外受风寒,肺气不宣,遇冷则发。临床多表面呼吸急促,喉中有声,痰清稀白 ( 呈粘沫状 ) ,形寒肢冷,口不渴,舌苔白腻。治则:理肺温解。肺俞、风门、大椎、合谷、膻中、尺泽、列缺均泻法,背部穴可加灸或拔火罐。均用Ⅲ型刃针达肌层横行切割。
3.2 热哮
痰火内结,风寒外束,痰阻气道,肺气不得宣降。其主要表现为气喘身热,喉中有声,胸膈满闷,痰黄稠而黏,口渴思饮,舌苔黄。治则:宣清内热,宣肺解表。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均横行切割。
3.3 虚 喘
肾虚不能纳气,表现为身动即喘,足冷面赤,气从脐下直冲而上,痰喘不绝、上盛下虚、脉洪无力。治则:补肾纳气。定喘、太溪、复溜、肾俞、云门、俞府、均纵行切割法或灸。
肺脾气虚,表现为气喘痰多,中气不足,四肢无力,纳呆,脉虚弱。治则:补脾理肺。气海、肺俞、脾俞、中脘、均纵行切割法加灸。
3.4 实喘
外感风寒,表现为身痛寒热,形寒无汗,脉浮或紧,舌苔白滑。治则:散寒宣肺平喘。列缺、尺泽、风门、肺俞、均横行切割法。鼻寒流涕,加巨厥。头痛肩背酸:加温溜。寒热:加支正。痰热气滞,面红气粗,痰多黄稠,胸闷气促,咳痰不爽、口渴便干烦燥,舌苔黄腻,脉洪滑数而有力。治则:化痰清热,肃肺平喘,合谷,大椎,丰隆,膻中、天突、中府、孔最、均用横行切割法。喘甚:加肺俞、云门、拔火罐。
4 高血压病刃针辨证治疗表
临床中的常穴:风池、足三里、太冲;备用穴:行间、太阳、翳风、神门、安眠 (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 ) 三阴交、太溪、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内关、关元、气海、风池透少海。在治疗中又根据临床表现不同,适当加穴。
4.1 肝火炽盛
表现为头痛、烦燥、易怒、颈项时作牵扯感,面红目赤、口干、便秘、舌苔黄,脉弦劲有力或弦数。加行间、阳陵泉、太阳、翳风,刃针到达肌层,横行切割,拔罐放血。
4.2 阴虚阳亢
表现为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心中虚烦,失眠、多梦、肢麻、舌质红、脉弦细或带数。加太溪、三阴交、神门、安眠、太冲、行间。刃针到达肌层横行切割及纵行切割。
4.3 痰湿壅盛
表现为胸脘痞闷、心悸、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麻重、动作不灵、舌苔厚腻、脉弦滑。加内关、丰隆、阴陵泉。针法同肝火炽盛。
4.4 肝风内动
表现为剧烈头痛、头目眩晕、昏迷失语,甚则抽搐惊厥。针法同阴虚阳亢坑。
4.5 阴阳两虚
表现为头弦、气促、耳鸣、神色萎疲、精神呆滞、手足发麻、腿软无力、尿频或夜间多尿或有阳痿。加气海、关元。达肌层、热针。
5 胆囊炎、胆石症刃针治疗表 ??
常用穴:胆囊穴 ( 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阳陵泉〉下 2 寸 ) 内关、肝俞、胆俞。疼痛发作时强刺激,持续小幅度提插数秒至数分钟至疼痛缓解。留针 20 分钟。备用穴阳陵泉、足三里、日月( 右 ) 、 T8 、 9 夹脊、足临泣、太冲、期门。气滞胁胀:加行间、中脘。壅遏发热、口苦:加合谷、内庭。恶心呕吐:加内关、公孙。疼痛明显:胆俞、肝俞 T9—12 夹脊。
常用穴效果不佳时加备用穴,四肢穴位:每次选2~3穴,深刺、留针60分。